人工智能算法在测绘行业应用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如何?

日期:2024/7/8 16:02:39 作者: 浏览次数:259 分享:

人工智能发展应用方向和研究现状

测绘行业一直积极寻找更高效、更安全、更创新的工作方式,在人工智能和传感器技术的推动下,2024年将迎来一场测绘的重大进步。人工智能在测绘行业的应用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应用方向和研究现状:

1. 自动化特征提取: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尤其是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算法,可以自动化从遥感数据中提取地表特征。例如,通过分析卫星图像,AI可以区分土地覆盖类型,如森林、水体、城市地区等。

2. 数据处理与分析:测绘行业产生了大量的数据,AI可以帮助处理和分析这些数据,提供更准确的地图制作和地形分析,提高效率。

3. 无人机测绘:AI的进步使得无人机(UAV)能够更加智能地进行飞行规划和数据收集。自主导航系统可以使无人机在没有人为干预的情况下飞行,并收集所需的地理信息。

4. 智能导航与路径规划:AI技术可以提供更加智能的导航服务,不仅仅是在道路层面,还可以在室内导航和特殊环境(如山区、海上)中提供优化的路径规划。

5. 三维建模与可视化:AI可以帮助将二维图像和数据转换为三维模型,这些模型可以用于城市规划、灾害管理和虚拟现实(VR)等多个领域。

6. 地理信息系统(GIS)智能化:结合AI技术,GIS可以进行智能化分析,如预测地理事件、进行空间决策支持和地理数据挖掘等。

发展趋势

1. 技术融合:人工智能将与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其他技术融合,进一步提升测绘行业的能力,使地理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更加智能化、自动化。

2. 精准测绘:人工智能技术将推动测绘工作朝着更高的精准度发展,特别是在城市管理和土地利用规划等对细节和准确性要求极高的工作中。

3. 智慧城市建设:在智慧城市的建设过程中,人工智能在测绘行业的应用将为城市管理提供更加精确和实时的数据支持。

4. 可持续发展:人工智能在环境监测和管理中的应用有助于推动可持续发展,例如通过监测植被变化来管理自然资源。

然而,人工智能在测绘行业的应用也面临一些挑战,例如数据隐私和安全问题、算法的可解释性和可靠性等。此外,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也可能导致测绘行业的就业结构发生变化,需要测绘专业人员不断学习和适应新技术。

应用案例

威海市自然资源管理部门的应用

通过一站式遥感卫星应用技术平台,发挥卫星影像作为基础地理信息底图的重要作用,提高了处理效率并节省时间。构建了冬小麦、西洋参、养殖网箱和海筏等多类智能解译模型,快速获取多类地物信息。实现了对威海市冬小麦种植分布监测、西洋参种植分布监测,助力冬小麦估产和保障粮食安全;对环翠区试点耕地“非农化”“非粮化”以及补充耕地进行动态遥感监测,助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高效监管;查明全市“批而未供”土地现状,摸清环翠区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和闲置地分布;为海洋环境监测执法提供及时准确的遥感数据,促进海产养殖布局优化和海域资源合理配置,为科学管理海岸、滩涂和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提供决策依据。

商汤科技的应用

商汤科技展示了“商汤地界”(SenseEarth)智能遥感分析及地理信息应用云平台以及“商汤琼宇”(SenseSpace)高精实景三维重建平台。其中,遥感大模型“商汤地界”能够解析中国境内任何时间、分辨率的遥感数据,具有40余类地表物体分割能力和行业领先的遥感分析性能,已为超过2万个行业用户提供服务,覆盖自然资源、农业、金融、环保、光伏等诸多领域。例如在2022年度广东省自然资源常态化监测中,广东省国土资源测绘院利用“商汤地界”的变化检测算法全年提取了超过30万个图斑,与过去的人工标注方式相比,效率提升5倍以上。“商汤琼宇”作为高精实景三维重建平台,支持厘米级精度的城市级大尺度室外空间和室内大空间重建。

阿里达摩院的应用     

其发布的业内首个遥感 AI 大模型(AIE-SEG),可识别农田、水域、建筑物等近百种遥感地物分类,还能根据用户的交互式反馈自动调优识别结果。该模型在一些特定场景下,对比传统的遥感模型,实例提取的准确率可提升25%,变化检测的准确率可提升30%。目前该模型已经在行业中有所应用,例如与山东省国土测绘院合作进行冬小麦长势监测,识别精度达到90%以上;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也利用该模型进行滑坡和倒塌建筑物的识别,在历史的自然灾害区域遥感图像的测试中,仅需十几分钟即可提取受灾信息,比人工识别提效数十倍,为科学救灾提供高效、精准的遥感分析支持。

 

(来源:测友圈)